(住宿、公車路線規劃、出租車車資預估、注意事項,請參閱「行前準備、行程安排」)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大陸現稱武州山)南麓,東西綿延約1公里,由北魏皇室主持開鑿,建於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孝明帝正光五年(524)。現存254窟,其中主要洞窟45個,造像最高17公尺,最小2公分。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合稱三大石窟,2001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佛教藝術風格尚未完全漢化,仍具異域特色,宏偉剛健、精緻絢麗兼而有之,恬淡微笑穿越1500年時空。64年間完成如此壯觀的石窟群,足見北魏國力之強盛。

http://www.yungang.org/

4/1~10/15 8:30~17:30¥12510/16~3/31 8:30~17:00¥80

2018 46 雲岡石窟 門票 1

2018 47 雲岡石窟 門票 2

從市區可搭3路、12路、快速旅遊603路直達雲岡石窟景區入口,車資分別是¥1¥2¥3

我們下榻的王府至尊酒店可轉乘的是3路、快速旅遊603路。想著603路既然叫快速旅遊,而且有3線公交車可轉乘,我們去程選擇搭18路到<魏都大道清遠街口>28路到<清遠西街>11路左環到<三二二醫院>轉乘603路。28路先來,轉車時,603路不一會兒就出現了。全程含轉車1小時到雲岡石窟,車資一人¥2+3=5

2018 48 雲岡石窟 (去程) 28路+快速旅遊603路

到終點站<雲岡>,問司機發車間距,說是15分鐘。

返程時,看到3路已在公交車站,先上車再說,到<公交四公司>轉乘28路。結果在不塞車的時段,3路比603路快,兩者路線重疊的20分鐘內沒看見對向駛過603路,還好沒等,3路倒是駛過好幾班。全程含轉車40分鐘,車資一人¥1+2=3

2018 45 雲岡石窟 (返程) 3路+28路

25年前,雲岡石窟就在省道339旁,一下公交車就是第五、六窟的木造樓閣。因運煤卡車經過造成的空氣汙染與震動日益嚴重,也為了將雲岡石窟開發成更完整的景區,2007~10年將省道339改道武周山北麓、遷移一鎮六村、新建景觀區。

景區入口

曇曜廣場,雲岡石窟最初開鑿的五窟,也就是現在的第16~20窟由北魏高僧曇曜主持工程,稱曇曜五窟

禮佛大道

靈岩寺,依據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新建

石窟區入口

第一窟 石鼓洞,471~494年,第一、二窟爲一組塔廟雙窟

第二窟 寒泉洞,471~494

古道車轍,金代之前的鐵軲轆车遺跡,深16公分

第三窟 靈岩寺洞,471~494年,雲岡最大的洞窟,原設計爲大型塔廟窟,但未能完成。據窟外上方現存12個樑孔,推測原建有面闊11間的木造大閣。上層平台兩端各有一座三級方塔。主像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主尊阿彌陀佛高10公尺,面容圓潤和藹。

景區綠化

4~10窟。第四窟 塔廟窟,494~525年,未按計劃完工,風化嚴重

第五、六窟為一組雙窟,木造樓閣重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雖然入口標示請勿拍照攝影,保全人員卻讓遊客盡情拍攝。想來該標示是為了避免旺季人潮駐足拍攝造成擁堵,遊客不多時便不加管制。

第五窟 大佛洞,471~494年,主像爲三世佛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四壁滿雕佛龕與佛像。主尊釋迦牟尼佛坐像高17公尺,是雲岡石窟最大的造像。

拱門兩側雕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上有飛天

第六窟 釋迦佛洞,471~494年,造像多且雕飾富麗的塔廟窟,被譽為雲岡第一偉觀。中央是高15公尺的兩層方形塔柱,上層四面各雕一立佛兩菩薩,下層四面開龕雕坐佛。四壁環列佛、菩薩,以及釋迦牟尼佛生平浮雕。

第七、八窟維護中

第九、十窟為一組雙窟,皆分前後室,雕飾華美,窟門是面闊三間的千佛楹柱。25年前楹柱露天,現兩窟外已建保護性建築。

第九窟 阿閦佛洞,471~494年,主像是釋迦牟尼佛,東西兩壁各一脅侍菩薩。

第十窟 毗盧佛洞,471~494年,主像爲彌勒菩薩,東西兩壁各一脅侍菩薩。

第十一~十三窟與第九、十窟合稱「五華洞」,可惜正在維護中

第十四窟,494~525年,窟分前後室,風化嚴重,西壁保存較好

第十五窟 萬佛洞,494~525年,舊稱「千佛洞」,現因窟內仍存逾萬造像,稱「萬佛洞」。

16~20窟是最早開鑿的「曇曜五窟」,以三世佛爲主,都是穹窿頂的馬蹄形窟。雕飾簡潔,目光很自然地聚焦在偉岸的主尊造像。相傳曇曜五窟高鼻深目的主尊造像代表北魏的五位皇帝,但學術界對於各窟分別對應哪一位皇帝沒有定論。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組,第十六窟 立佛洞,460~470年,主像爲釋迦立佛,高13.5公尺,面目清秀,身著中國式袈裟,反映佛教形制已漸漢化。

第十七窟 彌勒三尊洞,460~470年,主像是交腳彌勒菩薩,高15.6公尺,服飾是異域風格,手臂戴釧最明顯。開鑿石窟都是由上而下雕刻,第十七窟內地面低於窟外,據學者推測應是施工規劃有誤差,雕鑿主像腿部時發現洞窟高度不夠,工匠便向下挖掘。

第十八~二十窟是一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開鑿時間最早,也是曇曜五窟中最大的。

第十八窟 立三佛洞,460~470年,主像高15.5公尺,身披千佛袈裟,兩側是脅侍佛、脅侍菩薩及貌似西域人士的十大弟子。

第十九窟 寶生佛洞,460~470年,主像高16.8公尺,是雲岡石窟第二大佛,右前臂下有一小柱支撐。窟外開東西耳洞,各雕一倚坐佛像,分窟配置三世佛,是石窟格局的創舉。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460~470年,窟前緣崩塌,造像完全露天,三世佛的西壁佛像已無跡可尋。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公尺,氣魄雄渾,是雲岡石窟的象徵。

21~45窟又稱西岩洞窟,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後,由達官貴人開鑿的中、小型窟,風格較秀氣,漢化更甚。

第三十九窟 塔窖洞,494~524年,雲岡晚期最大的洞窟。四壁雕千佛,中央高6公尺的五級方塔,是研究中國早期佛塔的重要資料。

雲岡博物館又稱北魏陳列館,簡介鮮卑與北魏歷史解說雲岡石窟造像藝術展出考古文物。

演藝中心

蓮花大道

靈岩寺

晉華宮煤礦,面積41平方公里,隸屬山西大同煤礦集團,與雲岡石窟隔著武周川相望已開發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供遊覽

1993年的門票

1993 26 雲岡石窟

延伸閱讀:

2018太原大同平遙11日自助行:行前準備、行程安排

山西美食

6/8 太原:晉祠

6/9 太原:山西博物院、柳巷

6/10 大同:華嚴寺、九龍壁、善化寺、大同城牆

6/12 大同:懸空寺、渾源涼粉

6/14~16 平遙古城、雙林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櫻桃 的頭像
    櫻桃

    櫻桃自由行

    櫻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