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車、注意事項,請參閱「行前準備、行程安排」)
德格印經院印經專注、迅速確實,顛簸2小時翻越川藏第一高、第一險的雀兒山,玉隆拉措(新路海)美如瑤池。
5/26 德格→雀兒山→玉隆拉措(新路海)→爐霍,300公里(爐霍爐武酒店)
早餐,曾因金頂工程在德格住過一個月的拉瓦推薦古城商務酒店旁的手搓香麵霸,確實好吃。
牛肉米線,¥12
西紅柿雞蛋刀削麵,¥12
牛肉刀削麵,¥12
德格印經院步行即至。路上的標語很有意思...
須順時針繞行印經院,才能到大門
民眾虔誠的轉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又稱德格巴宮,藏語發音Dege Parkhang,意為印經版的房子,是康區(範圍相當於從前地理課本上的西康省)薩迦派(花教)主寺更慶寺的印經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家族第十二代土司兼六世法王卻吉.登巴澤仁創建。收藏超過27萬塊印版,以藏書豐富、門類齊全、各教派兼容並蓄著稱,包括現存最完整的藏文大藏經,位列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另兩間為西藏拉薩印經院、甘南拉卜楞印經院)。文化大革命時,靠民眾的努力將損害減至最低。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2009年登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受氣候所限,德格印經院只有半年印經:藏曆3/15到9/20。且為防火,印經院內沒有燈,最佳參觀時間是上午,印經下午4點結束。
藏曆3/15~9/20,8:30~12:00、14:30~17:30,¥50(藏族¥1)
http://www.degeparkhang.org/index-cn.htm
相機被要求鎖在置物櫃,但進入印經區,印書或畫的人員都說只要管理人員不在就可以拍照。靠Julia與拉瓦的手機記錄~
印版經庫
大藏經用朱墨印刷,以示尊敬,其餘書籍用黑墨。印刷時,兩人對坐,一人蘸墨塗版,另一人放紙、以滾筒滾過、揭下。速度非常快
印好的書頁晾曬在固定區域的繩子上
樓梯、轉角處的樑都很低。Julia在一個拐角撞到樑,好大一聲。先前一邊穿工作圍裙,一邊對我們溫和笑著的品管年輕人,等我們稍後從頂層下來,張望周邊沒管理人員,給Julia一頁經書。Julia笑說這頁經書是那位年輕人讓她壓驚的。
印畫的房間
德格印經院的造紙原料之一是含輕微毒性的草本植物「阿交如交」的根鬚,漢譯瑞香狼毒或狼毒草、狼毒花,所造之紙因此別稱狼毒紙。分內、中、外三層,可製造三種質地的紙張。只用中層制出的紙爲一等紙,用作公文書寫專用紙;內、外二層合制的紙爲二等紙,是德格印經院的印刷用大宗用紙;內、中、外三層合制的紙爲三等紙。顏色泛黃,質地粗且韌,久藏不壞且防鼠咬蟲蛀。
頂層是度母殿。為表彰卻吉.登巴澤仁創建印經院的功績,清朝政府特賜德格土司一對銅鎏金的孔雀。有別於其他寺院金頂上的雙鹿法輪,德格印經院的雙孔雀法輪獨一無二。
前一日晚餐後,拉瓦說他要去買碗。在這間店買了兩箱共¥1800的壺與碗,要在直波碉群度假村使用
(5/29早上放行李前,拍照記錄那兩箱有多大。紅色的是拉瓦的行李箱)
這間店也賣藥材。紅景天旁那袋是冬蟲夏草
達馬多 達馬洞觀景台、博納大佛塔
木板象徵印經版
達馬多 釋迦牟尼入世像
翻越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險的雀兒山,海拔6168公尺、埡口5050公尺。
雀兒山隧道長7079公尺、海拔4378公尺,縮短里程20公里,節省行車時間2小時。預計2017年7月通車,將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後記:2017年9月26日正式通車)
拉瓦的碗在後車廂開始叮叮咚咚,我們要他停車,把爐武酒店的軟毯塞在碗箱與車體間。這一來,上下山兩小時的顛簸,藏壺與藏碗安安靜靜。
從隧道口到埡口,路窄、全是大坑洞,顛簸了一小時。冬天積雪或夏天泥濘,危險可想而知,不愧是川藏第一險...
終於抵達海拔5050公尺的埡口
下山的路況好一點點,坑洞沒那麼大
度過兩小時的艱苦,國道317回饋絕美的玉隆拉措(新路海)
¥30
海拔4040公尺、中國最大的冰川終磧堰塞湖,「玉隆拉措」意為將心留在此的聖湖。網路上流傳較廣的名字「新路海」,是當年國道317工程隊取的,意為新道路旁的海子。
登上小丘前,藍天、白雲、雪山、清溪、草甸、牦牛與馬,心曠神怡
湖光山色,將神話中的瑤池具象化
國道317常見頗具規模的寺院
沿途處處是美景:距正在興建的甘孜格薩爾機場不遠,一處借景雪山的草甸
再次經過甘孜
改建中的色鑼路(色達-鑼鍋梁子)
天氣、時段不同,甘孜-爐霍這段國道317鮮活了起來
再次經過卡薩湖(卡莎湖)。剛欣賞過玉隆拉措,即使這回天氣良好,覺得卡薩湖不符網文的盛譽
回到爐霍縣城,用野菌牦牛湯鍋犒賞因翻越雀兒山錯過午餐的自己。
熙客道火鍋,鍋底¥42
爐武酒店位在武警院內,公家大門外觀相似,這回拉瓦差點把車開進共產黨紀律委員會的大門...... XD。
原本為可能會很克難的亞青寺借的軟毯, 5/24在車上保暖、5/26為拉瓦的碗減震,還給爐武酒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