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車、注意事項,請參閱「行前準備、行程安排」)
神往都江堰已久,終於到訪,非常感動。
5/22成都→都江堰→馬爾康,350公里
錦里客棧沒有餐廳,早餐以竹籃送進房間
早晨,清靜的錦里,工作人員忙著洗地
武侯祠西區,原是前四川省主席劉湘的墓園,免門票,市民的晨練場所
度假村5/20開業,拉瓦為了多休息一天,5/21請表弟嘎爾瑪日.拉瓦載他到成都,5/22的師傅也是嘎爾瑪日.拉瓦。藏族常見的男子名「拉瓦」,意為月亮。2015年10月的稻城亞丁之行,師傅原本是嘎爾瑪日.拉瓦,因他家中臨時有事,無法離開11天,才換成三郎王珍師傅。加上5/21代替拉瓦來接機的羅小保師傅的哥哥,這次幾乎將這個團隊的師傅認識全了...
到錦里接我們的是Honda商務車,不是前一日接機的Toyota普拉多越野車。我們後來才知要在汶川換車,只能說師傅們自有一套車輛調度方式。
都江堰市,李冰父子像
都江堰,位於成都西北60公里,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於西元前256~251前始建,兩千多年來持續發揮引水灌溉、防洪、供水的效用,造就「天府之國」成都平原。2000年以「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與青城山一同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3/2~11/30 8:30~18:00、12/1~3/1 8:30~17:30,¥90,http://www.djy517.com/
拉瓦將我們載到秦堰樓。由此可觀看都江堰全景,且從秦堰樓經二王廟往下走到安瀾索橋較不累。
二王廟,主要祭祀李冰夫婦、父子
安瀾索橋,長320公尺
魚嘴:四六分水。春季水量小時,四成入外江,六成入內江以供春耕;洪水季節時,水位高過魚嘴,六成入外江,四成入內江以防洪。內江又稱灌江,都江堰市1988年更名前原稱灌縣,即得名自灌江。
籠石榪槎。籠石,攔水護堤;榪槎,截流引水
1974年在外江建造永久性水閘,就不再以榪槎調節進入內江的水量
安瀾索橋、秦堰樓、二王廟、玉壘關
金剛堤的林蔭道
遠眺寶瓶口、伏龍觀、離堆
飛沙堰:溢洪排沙。洪水季節將超過所需的江水自行排到外江,使灌溉區免受洪澇。並將內江的砂石利用離心力排到外江,避免淤塞。進入寶瓶口的砂石僅佔岷江總量的8%。
寶瓶口:節制水量、引水灌溉。玉壘山延伸到岷江的餘脈鑿開缺口,因而分離的小山丘稱為離堆。長36公尺,進水口寬出水口窄,狀如瓶頸,節制水量,故名寶瓶口。內江經寶瓶口進入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的成都平原,不斷分流,灌溉良田。
伏龍觀,又稱老王廟,祭祀李冰父子。大殿供奉1974年在魚嘴附近外江河床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刻雕像。石像刻於168年,高2.9公尺,重4.5噸,胸前刻有「故蜀君李府君諱冰,建寧元年閏月戊申廿五日都水掾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珍水萬世焉」。
在離堆公園的小吃攤用餐:涼粉、酸辣粉、面條、手抓餅,還有漏拍的紅糖鍋盔
因從秦堰樓進入景區,現在才走迎賓大道
臥鐵,埋在內江鳳棲窩的淘灘標準。相傳李冰建都江堰時在內江河床埋石馬,做為每年歲修淘灘的深度標準,之後演變為臥鐵。現有的四根臥鐵分別在明萬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16年、1994年埋下,仍在河床原處,此為複製品。
世界文化遺產碑
景區大門
南橋
出租車與公交車的塗裝,有當地特色
在景區內不時聽到直升機的聲音,果然有直升機遊覽
因兩個隧道維修,單線限時放行,一上都汶高速(都江堰-汶川)就塞車
運豬車
汶川
2015年10月22日曾在康定見過羅小保師傅,想不到在汶川換乘的越野車就是他從馬爾康開下來的。
往左:國道317川藏北線;往右:國道213經茂縣、松潘往九寨溝
國道317與四川省道209的交岔路口,停滿等著夜間行駛的大貨車(國道317白天專供小型車行駛)
興建中的汶馬高速(汶川-馬爾康),國道317沿途都可見山壁鑿隧道、河床架橋墩。汶馬高速的隧道+橋樑比重高達86.5%,成都到馬爾康只需3小時。
卓克基鎮:西索民居
馬爾康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州府,出乎意料的熱鬧
剛開業,老闆拉瓦獻哈達、款待藏餐
(拉瓦的本業是承包寺院的金頂修繕工程,旅遊、牛肉麵店、高原特產店是副業)
浸在酥油中的人蔘果、炸豬皮、酥油餅、酸菜粉絲湯
油辣菇
牦牛肉,要用小砧板與小刀切
酸奶
酥油茶
延伸閱讀: